
在武汉的城市上空,一场由科技驱动的变革正悄然展开。一架无人机从机巢起飞,掠过城市水域时,其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河面漂浮物、水体颜色等信息,并通过系统回传至控制中心。这一场景背后,是一张为低空飞行器量身定制的“空中导航地图”——它不仅能让无人机精准规划航线,还能像汽车导航一样避开障碍物,高效完成水面监测等任务。
这张地图的诞生,源于武汉多家科技企业的协同创新。由开普勒卫星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牵头,联合鸣飞伟业、纵横天地等7家企业,在武昌区成立了“湖北省北斗+低空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珞珈卫星”0.5米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团队开发出湖北省首个三维厘米级无人机遥感地图,目前已在武汉部分城区的电力巡检、水域监测、森林防火等领域试点应用。
“传统二维地图无法标注高楼、高压线等立体障碍,导致无人机飞行场景受限。”开普勒卫星总经理毛晓柳指出,新研发的地图通过三维技术,精确标注了树木、电线、湖泊、建筑等物体的高度和位置,相当于在数字世界中“复刻”了城市立体场景。无人机搭载这套系统后,不仅能清晰辨识低空中的细节,还能实现自动避障,大幅提升飞行安全性。
支撑这一技术的,是开普勒卫星自主研发的天地一体化导航增强系统。通过全国4000多座地基增强站,该系统将北斗导航的定位精度从米级提升至厘米级,让无人机能精准感知自身位置。同时,结合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测绘数据,厘米级三维地图为无人机提供了“高清视野”,使其在复杂环境中也能“看清路、走对道”。
“通过规划环境地理坐标,空域被转化为可调度的航线网络,提高了无人机在运输、巡检等任务中的效率。”毛晓柳介绍,未来,安全巡检、低空物流、应急消防、观光旅游等多类飞行器,都将在这一“立体路网”中有序飞行,避免空中拥堵。
目前,这张“空中导航地图”已覆盖武汉部分城区,创新中心正推动其向全国推广,目标是打造全国首个低空经济无人机三维精准导航地图。武昌区凭借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等十余个国家级平台,以及全国北斗领域半数以上院士团队的资源优势,已培育40余家北斗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5G+北斗、应急+北斗、测量+北斗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未来将打造“小而精、特而强”的北斗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原文链接:https://www.itbear.com.cn/html/2025-11/1017910.html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