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海丝商报

常旅云南昭通人,现任泉州市云南商会会长、中屯航空科技(福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屯航空科技”)创始人、中屯控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报记者李杨瑜见习记者康露文/图
13日,南安市溪美街道的中屯集团大厦前广场热闹非凡。常旅带领团队迎来了中屯航空科技开业庆典,并与多家低空经济生态合作伙伴签订了战略协议。对于这位已在南安奋斗二十余年的企业家来说,这一时刻既是回望过往的注脚,也是迈向新阶段的起点。
“我是云南人,16岁那年来到南安。当时,我什么交通工具都坐过,就是没坐过飞机。”站在台上,常旅以朴实的语言回顾过往。如今,他将以此为起点,依托南安在产业、政策等多方面的基础与优势,紧抓时代机遇,深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力争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航空产业进步贡献积极力量。
【把握机遇】以低空经济构建发展新支点
走进中屯集团大厦一楼展厅,多架民用无人机展品陈列其中,右侧荣誉墙集中展示企业资质证书、研发专利及合作成果,并配套设有标准化教学区和实操基地。现场,参会的代表们有的在拍照,有的在交流技术细节。
“这1000平方米是理论教学与模拟飞行区,后方还有近2000平方米用于实际操控训练。”常旅的脚步穿过展厅走廊,轻快却掷地有声。他希望,通过系统培训和产业联动,让更多人“端上无人机这碗饭”。
当前,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发展潜力。中国民用航空局预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面对万亿蓝海,南安市也加快部署低空经济,提出了“一核、双园、三试点、十六枢纽”的全域规划,目前,南安已有多个优质低空经济项目落地,在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拓展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你们想想,咱们南安这么多企业,快递物流、农业喷洒、消防应急等领域,哪个用不上无人机?前几天还有个农业企业老板来找我,说想用无人机喷洒农药。这生意,有得做!”在他看来,南安不仅有广阔市场空间,还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是布局低空经济的理想区域。
对低空经济的布局,常旅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场精心谋划。中屯航空科技在开业当天,就与多家上下游企业及单位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本次签约主要包括与南安当地政府签订低空经济产业园投资协议,以及与高德地图(福建)运营中心、国安达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福建省无人机协会等18家生态合作伙伴单位达成合作协议。”常旅表示,这些合作覆盖技术共享、市场开拓、供应链协同等多个维度,将凭借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构建全方位低空经济综合服务平台,依托深厚的行业资源储备与专业技术团队优势,全力打造“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空域服务+产业生态”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少年立志】走稳创业路上的每一步
“24年啊!我最好的青春都留在这里了。”回顾在南安的创业历程,常旅感慨万千。无人机产业并非他的第一步创业选择,真正的创业起点是一间水暖厂。
2003年,常旅怀揣从亲友处借来的400元,从云南昭通来到福建南安,投靠在水暖厂打工的哥哥。初来乍到,年纪尚小的他求职之路并不顺利,在哥哥多次软磨硬泡下,一家水暖厂才勉强答应让他试工几天。
这看似艰难的开端,却成了他创业征程的起点。“别人下班了我还在车间琢磨,学做配件、看图纸、打磨产品。”常旅说,几天后他就能独立制作标准件,渐渐得到工厂师傅和老板的认可。凭借勤奋,他从学徒成长为承包工,再到自主创业。十年里,他一边研究市场,一边拓展销售渠道,逐渐积累了第一桶金。
2010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生机勃勃,老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交通工具选择上许多人不再满足于骑单车或摩托车,纷纷萌生了买轿车的念头。一时间,二手车市场出现大量需求。
“当时,我们这些云南老乡们要买车,都会想到找我帮忙去看车况、谈价格,每天至少都会成交一辆车,多的时候三四辆。”为此,常旅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如此一来,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二手车需求量如此之大,何不自己开个店,既能赚钱又能服务老乡?
想法一旦产生,便如同燎原烈火,迅速在他心中燃烧起来。2014年,常旅将成立的顺旅二手车店升级为顺旅汽车城,业务覆盖汽车销售、金融、售后等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高峰期,店内常年陈列上百辆车,团队也扩展至全国各地收车。
“做生意就像交朋友,你真心对别人,别人就会信任你。”常旅说,企业再难也不能欠工人工资,这是他多年坚持的底线,企业也因此连续多年被评为南安市诚信企业。这份诚信与担当,不仅赢得了员工的信任与支持,也为他的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常旅创办中屯控股集团,旗下企业涵盖顺旅汽车城、中屯建工、中屯农业、中屯供应链、中屯航空、中屯科技等,逐步向集团化、平台化、多元化运作迈进。
“‘中屯’是我家乡乡镇的名称,也是公司用这个命名原因,用来提醒自己将来要尽最大努力反哺家乡,这是一份很浓郁的家乡情结!”常旅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情与眷恋。这份感情,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他的创业之路与家乡紧密相连,也让人们看到了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心怀家乡、懂得感恩的人。
【凝聚合力】在公益服务中践行责任担当
作为在闽打拼的云南人,常旅深知老乡在异地创业的不易。2019年,他当选泉州市云南商会首届会长,致力于服务2万多名来南安工作的云南籍乡亲,并在中屯集团大厦二楼设有专门的商会办公室。
“墙上这些锦旗都是云南老乡们送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个19岁老乡在工厂出事,厂方不愿负责,是常会长多次奔走协调,最终为其家属争取到66万元赔偿。”秘书处工作人员介绍,此后,无论是工伤索赔无门的,有被欠工资的,甚至夫妻吵架的都找上门,常旅从不推脱。
秉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理念,常旅为商会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他认为成就他人、回馈社会意义非凡。“如今,我的手机是‘老乡求助热线’,但这不仅是我的事,更是整个商会的责任。”常旅表示,商会是云南人在南安、泉州,甚至整个福建的“第二个家”,同时,他们还定期组织法律讲座、财税培训,为的是让大家安心在南安打拼;在新冠疫情期间,常旅组织商会成员担任志愿者,最长连续工作37天;近年来,在南安举办的低空经济展会上,他也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参展,为新产业发展出力。
此外,他也格外注重年轻一代的成长。原本在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女儿,在他的鼓励下转向无人机专业。他认为,技术转型不仅是企业的方向,也是家庭、下一代的方向。
“我的梦想还在路上,希望让更多外来者在南安扎根,把梦想落地。”在中屯航空科技展厅里,他一边接待合作客户,一边介绍新产品与培训计划。他没有谈及太多“成功学”,只是一再强调“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从水暖学徒到二手车老板,从汽车城负责人到航空科技创始人,常旅用20多年时间,在南安逐步构筑起属于自己的事业图谱,也在点滴中,为“新南安人”书写了真实有力的奋斗注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