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路桥建设集团在水范二标项目中用上了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这事儿听起来就挺新鲜!一个工地,桥梁、路基、梁场到处都在干活,地形复杂,人工巡查总有看不到的地方。现在有了无人机,相当于给工地装了个“天眼”,从天上到地上,安全管理直接上了一个大台阶。这套系统是怎么干活的?它咋就能让工地更安全?咱们慢慢聊清楚。

水范二标项目不是个小工程,桥梁、路基、梁场同时开工,地形还特别复杂。高边坡、水上作业点,人工巡查费劲不说,有些地方人压根儿到不了。甘肃路桥的团队想了个招儿,搞了个“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这系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无人机自己飞,按着提前设好的路线巡逻;另一种是人手动操控,想看哪儿就飞哪儿。无人机带着高精度三维地图,能全天候飞,偏远高边坡、水上高空作业点,一个都不漏。
这无人机可不只是飞着看看风景。它装了视觉识别和红外热成像两种技术,相当于有了“火眼金睛”。比如,工地上有人没戴安全帽,或者没系安全绳,甚至跑进了危险区域,无人机都能立马发现。发现问题后,后台会响警报,无人机还能直接喊话提醒工人,立马解决问题。这种“发现就管”的速度,比过去人工巡查快多了,隐患一个都跑不掉。

遇到突发情况,无人机的作用更大。操作员能通过高清画面远程控制无人机,飞到深基坑、高墩柱这些危险地方,仔仔细细地检查。过去人工巡查,跑一圈得花不少时间,现在无人机一飞,隐患排查效率高了好几倍。数据还显示,用了这套系统后,应急响应的速度快了,隐患处理也比以前省力。
这套系统的厉害之处还不止于此。它让整个安全管理的方式都变了样儿。以前靠人盯着,时间长了人会累,眼睛也容易花。现在无人机带着智能设备上阵,巡查更精准,漏掉隐患的几率小多了。甘肃路桥的数据显示,隐患识别的准确率明显提高,工地安全更有保障了。
再来说覆盖范围。过去人工巡查,顶多抽查几个点,偏远的地方、高空作业的地方,总有照顾不到的。现在无人机能飞遍十多公里的施工区域,高边坡、水上作业点,全都能看到。视觉识别和红外探测一起上,工地就像被一张大网罩住,哪儿都不漏。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无人机巡检会不会太贵?其实,相比人工巡查的成本和风险,这系统省下的时间和精力可不少。关键是,它能减少事故,保护工人的安全,这比啥都值。更别提甘肃路桥还在不断优化这套系统,争取让它更便宜、更好用。
来源:
原文链接:http://kjy.china.com/13004755/20250917/48830952.html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