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版图中,企业命运正经历深刻分化。福耀玻璃凭借高附加值产品策略,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激增38%,斩获48亿元现金;德赛西威则依托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业务,订单量暴增46%,净利润达12亿元。但祥鑫科技的业绩曲线却呈现另一番景象:同期营收增长13.25%至35.72亿元,净利润却同比骤降39%,1.12亿元的盈利数据显得格外刺眼。
这种利润下滑并非偶然。追溯至2024年,该公司净利润已出现11.63%的跌幅。核心业务汽车精密冲压模具及金属结构件的毛利率,从2024年开始持续走低,到2025年上半年已压缩至10.41%。行业分析师指出,汽车零部件市场白热化竞争导致价格战频发,叠加下游车企资金链紧张引发的压价与账期延长,共同构成了利润侵蚀的双重压力。
在传统业务承压之际,祥鑫科技却悄然启动"二次创业"战略。人形机器人领域成为其首攻方向。据行业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5万亿美元,保有量超10亿台。面对这片万亿级蓝海,祥鑫科技自2024年切入后,已推出两代灵巧手产品。第二代产品搭载16个高精度触觉传感器,压力感知精度达0.1-15N,重量较前代减轻17%,年产能规划达3万只。
该公司的技术迁移优势在此领域充分显现。其汽车精密冲压模具技术与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制造存在技术同源性,71.54%的主营业务占比为此提供了技术支撑。更关键的是客户资源的协同效应,华为、比亚迪等现有车企客户向机器人整机领域延伸时,祥鑫科技得以顺势切入供应链。2024年11月华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运营时,祥鑫科技已作为通信、液冷超充产品供应商占据先机。
生态链构建方面,该公司采取"自主研发+战略投资"双轮驱动。2025年3月与三度智能共建人形机器人技术实验室,6月投资女娲机器人间接接入亚马逊、富士康产业生态。这种"技术内生+生态外延"的模式,使其在入局时间晚于拓普集团等对手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发展速度。
液冷服务器市场成为另一战略支点。AI算力爆发引发的散热革命中,祥鑫科技2024年底推出的冷媒直冷技术,散热效率超越主流液冷方案。该技术已应用于华鲲振宇、中兴康讯的算力服务器,并延伸至低空经济领域。2024年5月获得的飞行汽车定点开发项目,预计将带来6000万元液冷板等产品订单。
战略转型的代价在财务报表上清晰可见。2020-2024年研发费用以33.72%的复合增长率攀升,2025年上半年达1.63亿元,同比增长17.7%。这些投入主要流向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虽短期内未见显著回报,但为抢占机器人产业爆发窗口期奠定了基础。
资本市场已对这种转型做出反应。聚焦机器人产业链的富国ETF(159272)自9月1日发行以来,募集规模达23亿元创年度纪录,截至9月23日规模增至26亿元。该基金人形机器人相关标的占比77.2%,覆盖"脑"、"骨骼"、"肌肉"等核心环节,成为投资者布局万亿级赛道的便捷工具。
祥鑫科技的转型路径揭示着传统制造业的进化逻辑:当主业增长遭遇天花板时,通过技术迁移实现赛道切换,用短期利润换取长期发展空间。这种战略抉择的成效,或将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和AI算力需求释放逐步显现。
来源:飞鲸投研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itbear.com.cn/html/2025-09/243977.html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