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 |
空地两栖机器人。受访者供图 |
本报讯 最近,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开发了一款全新的空地两栖无人机。
这款空地两栖无人机,是一个四旋翼飞机,两边加了轮子。它解决了机器人实际运用的一大难题——续航能力。“像传统的无人机可能只能飞个二三十分钟,我们的无人机工作时间可以达到一个多小时。”浙大湖州研究院集群机器人自主导航研究中心的项目负责人曹燕军说。
续航能力大幅提升
“空地两栖无人机在地面用桨叶驱动时,动力电池输出的电能要远小于空中飞行状态,从动轮已经承载了飞机自身的重量,地面滚动更节能,因此续航可大幅度延长。”浙大湖州研究院集群机器人自主导航研究中心产品经理王晖解释道。
王晖说,空地两栖机器人的研发具有多种路径,早期的研究集中在将地面小车和无人机的功能生硬叠加,由于体积、质量等设计原因无法发挥出两栖的优势,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高校实验室进行空地两栖无人机的研发,其无人机形态各异,性能差异较大,适合产品化的设计仍有欠缺。
“研发空地两栖无人机需要相当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曹燕军说,他们是第一个把这个东西去做成产品的团队,真正去解决了实际问题。
胜任智慧工厂等巡检工作
“空地两栖无人机作为科技新品在很多场景下都比较适用,例如智慧工厂、生产车间、智慧园区、配电机房等的巡检巡逻工作,该场景均为人工结构化场景,地面条件较好,两栖无人机便可以在地面完成任务,大幅延长作业续航时间,而且从动轮材质轻巧、韧性十足,对于机身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王晖说。
除了常规的空地两栖无人机,还有多种新型两栖机器人的研发,包括最近发表于国际机器人大会并拿到最佳论文候选的一种变形两栖无人机,后者可提供更高的能效,同时也能达到更加静音的效果,可用于无卫星信号导航的室内空间进行侦查识别等。例如,无人机可以飞进建筑物内,落地后通过滚动行走的方式来寻找探测相关人员,将图像及点云数据实时反馈给后台。
两栖无人机催生了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比如空地协同的空间探测、巡检,电梯井等狭窄垂直空间的测绘等。
本报记者 王湛 王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