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千亩梯田秋收,无人机运粮成最美风景

soft997国内资讯2025年10月15日 09:49:2450
本文转自:广西法治日报百色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科技赋能抢收稻谷助力乡村振兴千亩梯田秋收,无人机运粮成最美风景驻村工作队员协助村民搬运稻谷。本报通讯员 王家铭 摄无人机在梯田上方进行稻谷运输作业。本报通讯员 王家铭 摄 □本报通讯 员 黄露婵 赖娟 位于靖西市壬庄乡把择村的巴泽梯田,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50年的历史。该梯田总面积约1000亩,绵延数公里,从山脚至山顶重重叠叠,形成立体...

本文转自:广西法治日报

百色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科技赋能抢收稻谷助力乡村振兴

千亩梯田秋收,无人机运粮成最美风景

千亩梯田秋收,无人机运粮成最美风景相关图片 - 运输

驻村工作队员协助村民搬运稻谷。本报通讯员 王家铭 摄

千亩梯田秋收,无人机运粮成最美风景 - 运输(2)

无人机在梯田上方进行稻谷运输作业。本报通讯员 王家铭 摄

□本报通讯 员 黄露婵 赖娟

位于靖西市壬庄乡把择村的巴泽梯田,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50年的历史。该梯田总面积约1000亩,绵延数公里,从山脚至山顶重重叠叠,形成立体式的田园景观。不同季节的巴泽梯田呈现出各异景色,与壮族传统农耕文化融合成为色彩斑斓的生态画卷。

秋季本应是稻浪金黄的丰收美景,然而9月底至10月上旬持续多轮强台风袭击,导致梯田内大片成熟稻谷出现倒伏现象。若不及时收割,稻谷将面临霉变、发芽等风险,村民一年的辛勤劳作可能付诸东流。台风过后,组织和帮助村民抢收成熟稻谷,成为百色市公安局派驻把择村第一书记陆璐的首要任务。

考虑到梯田地块不规则、坡度大、稻谷成熟度存在差异的实际情况,陆璐带领驻村工作队员郑攀、王家铭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勘察。

“稻谷倒伏,收割难度更大,一天也收不了几车!”

“雨后道路湿滑,好几次都要摔倒了!”

“收完这一块地就来不及收另一块地了。”

……

田间地头,村民们一筹莫展,你一句我一句地“叫苦”。工作队员们还了解到,部分农户家中仅有留守老人,无法承担繁重的收割任务。

有没有一种能够摆脱人力和地形束缚的采收、运输方式?陆璐坐在田埂边上,望着远处的蓝天白云出了神。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跳了出来——无人机!

经与农业技术人员沟通了解,陆璐惊喜地发现用无人机吊运稻谷是切实可行的。大疆“载重无人机”载重达60公斤,可在梯田密集区域精准起降,低空飞行直接跨越田埂、沟壑、陡坡,从田间“点对点”吊运至路面,无需依赖地面通道,彻底解决“看得见、运不出”的难题。

技术问题解决了,村民们的怀疑和观望态度又给驻村工作队员们泼了冷水。有的村民担心:“那么小的飞机,能提得起那么重的稻谷吗?”有的则认为是“白花钱”,不愿意承担无人机的租借费用。在村里动员一圈下来,竟无人愿意尝试。

工作队员们没有气馁,他们深知,迈出第一步是最难的,只有让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才能打消所有的质疑和困惑。

“费用由工作队先行垫付,风险也由我们承担!”陆璐拍着胸口向村民承诺。

“嗡嗡嗡……”10月11日13时许,一架无人机在操作员的精准操控下,从村民杨大哥的稻田里升起,穿过层层田垄,平稳地将重约40公斤的稻谷转运至公路边。半个小时内,无人机成功转运15袋稻谷,总重约600公斤。

见此情景,在场的杨大哥和围观村民纷纷发出赞叹声。杨大哥兴奋地说:“我家6亩田共有2000多公斤稻谷需要运输,田地离路面很远,走到地里要花半个小时。以前一家三口全部出动,两天都收不完,现在用了无人机运输,两分钟就能运输一袋稻谷,高科技就是好。”

“陆书记,下次去我家地里吧!”这边杨大哥家的吊运还没结束,那边就已经有村民跑过来跟陆璐预约。

短短两天时间,村民对无人机运稻谷的态度从观望疑虑逐步转向主动接纳。

陆璐介绍,11日当天帮15户村民采收,12日当天达到了25户,累计协助运输稻谷2万余公斤。在外务工的村民小马专程打来电话,感谢驻村工作队请来无人机吊运稻谷,减轻了家里老人的农活负担,也让在外务工的儿女免除了后顾之忧。

“巴泽梯田是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和根基。”陆璐表示,驻村工作队将持续深入探索新科技手段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传统的农耕作业提质增效。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原文链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lankong.cc/news/china/9266.html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