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黄冈日报
在低空经济领域高飞
——黄州无人机经销商丰齐峰创业记
记者 瞿玲
10月24日清晨,罗田县的山区薄雾未散,引擎的嗡鸣声已划破寂静。4架农业无人机腾空而起,它们下方吊运的,不是往常的农药箱,而是一根根处理疫病的松木。机身轻盈地掠过林梢,将疫木精准投放到指定地点。
“平均每台飞机一天能吊运10到15吨。按照这个速度,半个月就能完成任务。”现场指挥的大疆农业无人机黄州经销店负责人丰齐峰,一边盯着飞行轨迹,一边对记者说。
“如今,无人机早已超越农业范畴。”他指着正在吊运苗木的无人机说,“在渔业、牧业、林业,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这些“铁牛”正成为低空经济融入千行百业的生动注脚。
眼前沉稳干练的丰齐峰,其创业轨迹与这无人机的航迹一样,不断攀升、不断跨界。这看似寻常的作业场景,正悄然编织着我市低空经济的新图景。
2016年,丰齐峰还是个“追着农时跑”的植保飞手,在全国各地为农户喷洒农药。“那时无人机故障率高,维修点却很少。”频繁的故障让他看到了发展机遇:“机会就在故障里!”
2019年,他毅然自费南下广东学习维修技术。学成归来后开设的维修店,让他收获了“相当可观”的第一桶金。这次转型,让他从单纯的技术使用者,蜕变为深入产业肌理的服务者。
掌握了核心技术后,丰齐峰的视野再次扩展。同年下半年,他签约成为大疆农业无人机黄州代理商。
创业之初,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农户不太认可,觉得无人机打药不切实际。”丰齐峰没有气馁,带着团队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跑,一场一场地做演示推广。效果是最好的说服力。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合作社……亲眼见到无人机高效、均匀地作业后,态度从怀疑变成了接纳。“经过两年开拓,销量逐步起来了。”
2021年成为关键节点。丰齐峰作出大胆决定:将业务重心从罗田迁至黄州。“说实话有点胆怯,”他坦言,“但黄州市场辐射能力强,能更好服务鄂州、大冶、黄石等周边地区。”
这一步,精准踏中了低空经济发展的节奏。搬迁当年,维修业务增长率超200%,销量翻倍增长。这不仅是个人事业的飞跃,更是区域低空应用需求爆发的缩影。
在黄州经销点的培训教室,记者感受到了这股“起飞”的热度。认证教员覃强介绍,他们已经开展了19期培训,培养了240多人,其中200人已持证上岗。课程涵盖安全法规、飞行原理,而实操重点正是喷洒、播种、施肥以及新拓展的吊运技术。
学员徐强正专注地练习着无人机操控。他家种了300多亩稻田:“以前请人作业,成本高。学会后,我准备自己买一台!”他话语中充满期待。一个个像徐强这样的新农人,正通过掌握新技术,为自己的农业生产注入“飞”一般的效能。
“我们计划在罗田增设新门店,同时与教育部门合作,共建无人机科普教育基地,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从追花逐稻的飞手,到低空经济的筑梦者,丰齐峰的蜕变印证了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从单一农业应用向全产业链拓展。这片曾经只闻稻花香的田野,如今正因这些翱翔的“铁牛”,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揽空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通过邮箱zgs@zgs.cc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